河南经济报 首席记者 焦飒
“笔耕不辍”十六载,豫“米”不负好时光。
6月20日上午,济郑高铁(濮郑段)首发列车从郑州航空港站缓缓驶出,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最后一笔“撇点”正式落笔。
从2005年9月郑西高铁开建,河南历时十六载落笔成“米”, 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至此,九州腹地、中国之“中”的河南,枢纽优势更加凸显、辐射带动愈来愈强、经济循环愈加畅通,河南也将承担更大责任,进一步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做出更大贡献。
辐射带动“豫”盛
6月20日上午9点50分,担任济郑高铁(濮郑段)“首发”司机的安春磊驾驶列车从站台出发。
从2013年作为中欧班列(郑州)“第一棒”牵引司机,到2017年担任郑太高铁开通运营的“首发”司机,再到2022年作为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首发”司机,郑州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安春磊完成了人生中三个最为重要的“第一次”。
“有幸在职业生涯中完成三个‘首发’重任,让我见证了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巨变。”面对再次担当的“首发”任务安春磊自豪地说,“今天,能驾驶高铁带着乘客去河南的东北门户看一看,我觉得非常荣幸。”
当日上午,伴随着济郑高铁(濮郑段)的正式运营,河南唯一一个不通高铁的省辖市——濮阳市从此也能搭乘高铁列车一路驰骋。
“济郑高铁的建设对河南省‘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构建至关重要,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后,濮阳市将融入省会郑州的‘一小时都市圈’。”中铁设计济郑高铁项目总体设计师涂跃彬说。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郑州到濮阳的高铁列车正式通车,意味着省内东北方向的高铁短板正式补齐,对豫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新涛分析,“由于高铁高速、便捷的特性,在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速铁路带动下,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各种要素会加速流通共享,让沿线各地联系更加密切,合作发展更加充分。”王新涛说。
采访中,有市民告诉记者:“四通八达的河南‘米’字形高铁网,让相识更容易、相见更频繁、相约更便捷!”
在王新涛看来,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正式建成,不仅会缩短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也会拉近大家的心理距离,让大家的出行、回家更加方便,出行的体验更加美好。
与济郑高铁(濮郑段)同日开通运营的还有郑渝高铁(襄万段),这标志着郑渝高铁实现全线贯通运营,从此串联起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中原城市群。目前,济南至濮阳段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济郑高铁全线贯通后,济南与郑州间的运行时间会大幅缩减,成为中原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联系的快速客运通道。
枢纽优势“豫”强
“女士们先生们,前方即将到达郑州东站……”6月18日14点23分,刘梅乘坐从北京西开来的高铁列车缓缓驶入车站。待列车停稳后,刘梅就带着孩子奔向换乘点。
“回武陟老家,郑州东站是最便捷的换乘中转站。”刘梅说,“从毕业去北京工作,到结婚生子后定居北京,多年来的两地穿梭中,郑州东站是我的必经之路。毫不夸张地说,郑州东站见证了我的成长。”
郑州东站作为全国高铁路网中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是我省陆上交通的重要窗口。纵横中国的两大高铁主干线京广和徐兰就是从这里交汇之后,通达全国各地。
“平均每60秒就有222名旅客从这里进出站,每3~4分钟就会有高铁从这里驶出。”对于郑州东站的客流量,该站新闻发言人高山介绍道。
众所周知,郑州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南来北往的铁路干线让郑州繁荣起来,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铁路枢纽和商品集散中心地之一。
“郑济高铁(濮郑段)开通之后,郑州将会成为全国率先完成‘米’字形高铁网的城市,将助力郑州从中国‘铁路心脏’升级为中国‘高铁心脏’。”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张占仓说。
郑州成为中国“高铁心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近年来,河南通过扩机场、建高铁、强公路、畅水运,贯通水陆空,积极强化区位优势。
“河南一直强调并重视交通区位优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积极布局下又新增两大优势,一个是民航优势,如郑州机场以货带客;第二个优势是水运优势,如周口、漯河等地建设的内河航运。”王新涛说,在此基础上,随着我省“米”字形高铁网的正式建成,河南在新优势基础上又进一步强化,使河南的区位和枢纽优势再次获得提升。
郑州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其枢纽优势的强化将进一步带动河南交通区位优势的巩固和提升,也将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贡献新动力。
“从全国铁路布局来看,河南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的结合,我认为是最完美的方案之一。”王新涛说,“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米’字形高铁是连接国内各个区域板块最经济的路线。作为国家‘八横八纵’高铁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米’字形高铁必将为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建设贡献河南力量。”
经济循环“豫”畅
作为全国铁路网的心脏,“米”字形高铁网的建成,也将促使河南进一步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发展,是以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为背景,全面参与市场分工,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河南省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龙志刚说,“在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带动下,将促进生产要素与需求要素实现更大程度的自由有序流动,提高资源配置与整合效率,加速区域发展。”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分析,“米”字形高铁网将有利于延伸河南产业链供应链,壮大河南产业基础,吸引外埠资本和项目入驻河南,从而推进河南全域产业转型和经济升级。
据悉,“米”字形高铁网的建成也将有利于河南产品和劳务等向东借道沿海港口开拓欧美日韩等市场,向西借道欧亚大陆桥拓展中亚西亚和欧洲市场,进一步扩大河南进出口业务,使河南对外开放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双循环提供支撑。
河南成就豫“米”,豫“米”助力河南。作为拥有1亿人口的河南,伴随着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巨大的消费潜力正待释放。
“‘米’字形高铁网将充分释放人们对出行、旅游的渴望和潜力,助力河南文旅产业更好地发展。”龙志刚说。
对此,王新涛也表示:“正如近年来河南推出的旅游专列、务工专列等,可通过探索更多新业态,进一步放大高铁效应,助推服务业发展。”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必然会产生集群式的带动和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在王新涛看来,由于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可以带来大量的转运需求,延伸出许多新业态、新产业,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
新时期,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呈现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态势。“米”字形高铁网的正式建成,将形成辐射河南省所有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
四通八达的高铁线是河南沿线居民的“幸福线”,更是交通强省建设的“新赛道”。“十四五”期间,河南将按照国际新坐标、全国新支点、中原新名片的交通发展定位,强力推动“米”字加“井”字加“人”字形十大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