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新闻 > 正文
提升服务 创新模式 回归本源 让共享经济行稳致远
时间:2022-09-17 09:44:45    来源: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共享办公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共享经济产品、服务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满足了大众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随着各大共享经济产品相继调价,不少共享消费一夜之间让人“高攀不起”。

  那么,共享消费为何越来越贵?我省又该如何促进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共享产品变身“吞金兽”

  每当手机电量低于50%,就开始焦虑暴躁,坐立难安。对于“电量焦虑”的人们来说,共享充电宝就成了“续命神器”。

  “现在手机耗电量太快,出门自带充电宝又太麻烦,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先留意是否有共享充电宝。”90后的李静是一名市场推广员,由于工作无法与网络分开,因此手机的高频使用为电池带来了巨大压力,只能通过共享充电宝来缓解。

  即用即借、即还即走是共享充电宝的特性,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然而,最近“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的话题冲上热搜,许多网友感叹,曾经“价格真香”的共享神器,一夜之间让人“高攀不起”。

  9月13日,郑州市民吴倩倩带着孩子去升龙广场上绘画班。“因为要等孩子,我就借了一个充电宝,感觉就用了一会儿,最终支付了4元钱。”吴倩倩表示,以前充电宝并没有这么贵。

  被共享充电宝“刺伤”的不止吴倩倩一人。据了解,一、二线城市共享充电宝早已普遍涨至3~4元/小时,而在部分城市景区和酒吧等高消费场所,甚至有10元/小时的高价。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郑州市区内绝大多数共享充电宝价格已普遍达到3元/小时,而且同一品牌充电宝在不同区域的定价也不同。

  如街电充电宝,在金水区升龙广场,租借费用是3元/小时;在花园路农科路附近的一家咖啡厅里,租借费用是1元/小时。

  在共享消费领域,涨价的不仅仅是充电宝。记者梳理发现,8月10日,美团单车上调了单车骑行畅骑卡的无折扣价格,分别将7天、30天和90天调整为15元、35元和90元。此前,哈啰单车也宣布从今年1月起将骑行套餐7天卡涨至15元,30天卡涨至35元。

  频频涨价为哪般?

  共享消费的涨价,在消费者眼中已然是“肉眼可见”的事实。那么,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也是综合考虑设备成本、场地租金、人员等情况,计价规则以扫码后弹出的信息为准,部分城市充电宝存在浮动定价。”针对记者提出的价格咨询,街电客服表示,充电宝定价是公司和商户共同商讨后逐一制定,不存在行业或区域统一定价,同一区域价格有差别是正常现象。

  对于这样的解释,很多消费者并不买账:“什么时候涨、涨多少完全由他们说了算,而且定价的规则也不透明。”

  河南大学商学院讲师王桐远分析,如今,共享经济产品集体涨价,更多的应该就是成本问题,“像共享单车,现在各地都在加大对共享单车的管理,这样就提高了维护成本,而且今年以来,金属、塑胶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大大提高了制造成本。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在人流量大、充电设施较少的场所,其更新折旧速度十分惊人。”

  除成本因素,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并非所有产品或服务都适宜共享,这就导致部分共享经济领域缺乏市场根基,且绝大部分共享经济领域的产品或服务没有形成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这就导致企业之间一直在打价格战、补贴战。

  让共享实现良性发展

  所谓共享,本身就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为宗旨。如何规范有序地发展共享经济,让“共享”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下共享领域中所有企业都应该思考的课题。

  在王桐远看来,涨价不是共享经济唯一的“救命稻草”。“企业可以从改变商业模式出发,

  在创新中提高经济效益,让企业和消费者实现‘双赢’,以此推动共享消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王桐远说。

  如今,受大环境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存在价格波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让共享消费实现可控的良性发展?

  “随着物价的上涨,共享产品、服务价格上涨也在情理之中。为什么消费者不买账,主要还是因为价格涨了,服务却还停在原来的水平。”吴倩倩说。

  对此,河南工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胡建明表示,在价格波动形势下,企业更应该注重提升产品质量,更新经营理念:“企业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是将目光放在价格上。现下,网上有不少模仿共享单车的‘网红产品’,共享单车企业可借此尝试‘造车’,与当下发展趋势相结合;共享办公可以跟目前的空闲房源结合起来,这些都是经营模式的创新。”

  可持续的“共享”需要“市场”与“监管”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因此,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共享法规。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共享消费领域的监管力度,要求各企业严格价格调整内部合规审查流程,如实、及时公示计价规则和计价标准,继续发挥共享消费行业在满足消费者应急需求、提供具有一定普惠性的公共服务、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编辑:李艺凡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