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新闻 > 正文
城乡更美 产业更兴 人心更畅 大美固始:千年古城焕新颜
时间:2022-11-19 09:18:42    来源: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牛踏秋 通讯员 何婷 姚华丽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固始县委、县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铭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按照“十个河南”标准和信阳市委“1335”工作布局,围绕“一心五区”凝聚合力,突出“十件大事”强化执行,坚持项目为王,抢时间、拼速度、抓质量,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充分发扬“团结干大事、自信不自大、敢为他人先”的新时代固始精神,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谱写了现代化固始建设新篇章,千年古城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发产业赋能之力

  走进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大江纺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内银针穿梭,机器轰鸣。

  大江纺织于2020年11月12日签订招商合同30天项目落地、60天项目投产,被誉为固始招商引资的“大江速度”,拉开了固始县纺织产业园以商招商的大幕,预计2022年实现产值2亿元,实现税收1500万元,年产布匹6500万米,带动就业380人。

  以产业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几年,该县通过不断探索与发展,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已建成了纺织产业园11家,厂房面积60多万平方米,入驻各类纺织机械3万台(套),年产值达20亿元,完成税收1亿元,带动就业6000多人;电子信息产业相继引进航晨纳米、鑫达辉、启昂半导体、中工电子、昱丰电子等一批国家高新企业,实现了“无中生有”,目前已拥有电子信息企业16家,2021年即实现产值1.79亿元;装备制造产业也已入驻企业7家,2021年实现产值19.8亿元。

  今年上半年,该县已签约项目54个,总投资18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实际引进省外资金21.6亿元,引进项目数和资金总量均居全市第一。

  近年来,该县成立招商专班,以“回归工程”为抓手,灵活开展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定向招商,开展市场化专业化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和科研招商,搭建“云招商”线上招商平台,通过云视频、云洽谈等方式和企业家“隔空互动”,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在固始,优商、亲商的政策,爱商护商的举措,引商入固的行动,建立助商助企的真情实感通道已经成为全县的共识,才有了众商“云集”固始的效应。该县创新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四家”工作法,从招商引资到项目投产,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指定企业首席服务官,把企业家当“家人”,常到企业进“家门”,为企办事当“家事”,助企发展兴“家业”,推行企业会客厅、局长“周一见”等常态化利企惠民服务模式。

  “我们正在努力画出‘三个一批’、‘五个着力’项目建设最大同心圆,跑出工业强县加速度。”固始县委书记王治学充满信心地说道。

  建生态宜居之城

  每当晚霞初上,位于城南的凤凰湖公园就成了当地居民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湖水波光粼粼,天边点点小星绚烂迷人,健身步道、广场、廊桥随处可见慢悠踱步的老人、跳广场舞的健身爱好者、以及追逐嬉闹的小朋友,他们尽情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新地标。

  凤凰湖是城区水面较大、水生植物较多的人工内湖之一,湖体南北长约1200米,湖区总占地面积约为257亩。之前由于原有水体不循环、周边淤泥多年未清理,加之周边多处排污口未截流等原因,导致湖水受污染,湖岸杂草丛生。凤凰湖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和景观公园提升治理工程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2021年4月完工,总投资约4800万元。

  如今的凤凰湖公园同时可容纳3000人进园休憩、游玩、健身、观景,不仅服务半径5公里之内的市民,还有很多人从城南开车过来游玩打卡。

  今年提升改造仍在继续,公园内随处可见焕然一新的休息长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景观步道交通安全标识、标牌……这些都在细节之处让环境更宜居,人民更能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围绕建设根亲文化名城、健康休闲绿城、生态宜居水城的目标,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为重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先后谋划实施秀水公园、华夏根亲文化园、奥林匹克体育公园、魏敬公园、凤凰湖公园、文昌公园、奥特莱斯购物公园和南湖生态文化园、周小河景观公园等一系列城市提质工程,城区面积发展到5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50万。

  王审知大道、怡和大道、县城与高速连接线、红苏南路等7条城市主干道和凤凰大桥、成功大桥建成通车,打通了蓼北路西段等18条“断头路”,三大客运站建成运营,惠及50余万市民的“引鲇入固”饮水工程顺利通水,城区累计建设12所中小学,基本消除了“大班额”。

  如今,一座花园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活力之城、未来之城正在豫皖交界区域悄然崛起,朝着城区面积、城市人口“双80”的城市规划建设目标奋力迈进。

  “筑牢城市发展生态底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争创‘中国天然氧吧’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我们仍需再努力。”固始县县长杨浩威说。

  谋乡村振兴之业

  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的固始县地处江淮之间,气候学上的零度分界线压境而过,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孕育出一大批优质水稻、弱筋小麦、优质茶叶、优质畜禽、优质柳编、优质果蔬等农产品。该县三河尖镇万亩农田高标准示范基地主要种植高粱、有机小麦,基地配套观光台、停机坪、5G可视物联网,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心一键轻松完成可视、可控、可追溯生产全过程,立起全县“智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标杆。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农业大县,该县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农业产业化发展蒸蒸日上。全县省级以上示范社达2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2家,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3家,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业正朝着绿色高效的方向迈进。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超百万亩,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拥有绿色食品28个、有机农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

  56岁的农民任中亮高兴地说:“以前我在外打工,现在回来在高粱基地搞田间管理,土地流转加上务工收入,一年下来有七八万,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而在三河尖镇,有6个村实现整村土地流转,受益农户达3155户,每年土地流转金1800万元。土地流转后,镇里组织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资金合作社,吸收560人在高粱种植基地务工,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年增收810万元,其中农机收入380万元,务工收入430万元,实现了土地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工人。

  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富裕富足的同时,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县累计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7个,打造美丽小镇2个、特色文化小镇1个、产业强镇1个,市、县级“四美”乡村112个,“五美”庭院1515户。

  “只有紧盯产业发展,抓牢产业振兴这个根基,加快推进固始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才能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农民生活更体面、让农村建设更美丽、让农业发展更强壮!”县委书记王治学掷地有声地说。

  提美好生活之品

  11月15日,县长杨浩威带队督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建议”这一政协重点提案,实地了解该县职业教育办学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进一步完善固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缓解专业技能人才紧缺状况,为固始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信阳理工职业学院(筹)党工委书记胡超说。

  “虽然是数字化时代,但我仍然对纸质书情有独钟,这里面的书各个年龄层喜欢的都有,尤其是处于公园内,环境很棒。”秀水公园湖心岛中央的智慧书房内,前来看书的市民对这家最新运营的城市书房赞赏有加。

  据了解,城市书房建设是该县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旨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美好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全民阅读 书香固始”建设。城市书房的设置布局遵循“普遍均等、就近服务”的原则,按照“15分钟阅读圈”要求,服务半径不大于2000米,全年计划建8座,可以说是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近年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连年保持在80%以上。围绕教育脱贫、深化教育改革、兴建国机励志学校,开创教育扶贫“固始模式”,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新改扩建 31 所城区中小学校和 382 所乡村薄弱学校,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晋升三级医院,组建以县医疗健康总医院牵头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统筹推进全县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医改“五医”联动改革;残疾人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建成运营,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集中供养能力进一步提高,徐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获得国务院调研组充分肯定,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争交旅文创之彩

  近日,位于大别山固始段的西九华山,红叶开始蔓延,因海拔高差和昼夜温差形成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山上12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枫”情万种、多样红叶树遍布山野,红叶映碧竹的初冬美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起网友们的纷纷点赞,勾起了他们对这片美景的向往。

  该县把全域旅游示范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和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套合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构建、一体推进,奔着交旅融合,围绕景区互联互通,积极打造“快进慢游”旅游体系,把乡村振兴亮点特色融入全域旅游中来,打造独具固始特色的示范样板。围绕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这一目标,引入专家团队。加快编制《固始县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对全县旅游资源整合、旅游线路打造、旅游产品开发等进行谋划,引领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1+1>2”的效果。

  秉承“公路也是风景”的理念,积极探索“借景、造景、融景、成景”,打造旅游精品示范线工程,形成集“行、游、赏、驻”于一体,“路融入景、路即是景”的旅游公路,健全“慢游路网”、创建“慢游品牌”、打造“慢游路线”,形成固始交旅文创品牌;放大根亲、红色、生态、人文资源禀赋,加快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深化“四个固始”以文化人水平,推动交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同时,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为试点,围绕“红色研学游、绿色生态游、古色乡村游、非遗传承游、名宿记忆游”五大主题,选取基础条件好、特色资源突出的道路,持续美化路容、增加旅游文化元素、建设路域景观带,打造城乡交旅融合示范线路。

  创新旅游交通产品,深挖固始红色基因库,围绕苏维埃县政府旧址、杨山煤矿工人暴动旧址等,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交通专线;依托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和西九华山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1~2小时环城旅游精品线路。同时,依托该县的“三园公社”“五朵金花”和该县山、水、红、根等旅游资源禀赋,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一日游、二日游”等公路旅游产品;利用大别山农业艺术公社项目、乡村“多彩田园”建设,开行“慢火车”,设置短程观光线路,不断丰富交旅融合产品供给。

  新时代新作为,新征程新气象。该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正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行。

编辑:李艺凡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