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烩面要走出河南就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就像麦当劳、肯德基等一样,有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提升档次和品质。”
在采访中,一位从事餐饮行业近30年的厨师告诉记者:“烩面根本就没有办法制定标准,定一个量的标准还靠谱点儿。而且就算制定出烩面标准,执行起来也会非常困难。不过政府可以制定一个食品安全标准,口味方面就没有必要了。”
采访中,有市民建议可以对烩面的价格制定标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烩面吃的就是不同的风味,如果非要制定标准的话,可以规定什么样的烩面量要有多少,价格定多少合适。”
秦伟建议,烩面标准的制定应更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在制定烩面标准时应首先将汤统一起来,比如用什么原料煮汤、用多大的火、煮多久等,这样可以遏制一些小烩面馆的无序竞争,有利于烩面行业的发展。”
制定标准是开端 河南烩面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省内一位餐饮界人士认为,从兰州拉面近几年全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正是因为有了统一的制作标准。2007年兰州拉面节期间,面向全国发布了《兰州牛肉拉面标准》,要求全国所有从事兰州牛肉拉面的经营户,按照此标准严格操作,规范行业行为。
“我们河南烩面可以借鉴兰州拉面的成功经验。”河南红高粱面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乔赢认为,河南烩面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美食,也需要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这样不仅可以规范行业发展,更能够实现自身的品牌化和产业化。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教研室的肖主任认为,烩面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对于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一碗烩面需要30多种农副产品,烩面产业一旦形成,对于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意义将不可估量。”
肖主任认为,制定烩面标准是河南烩面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开端,“目前河南烩面发展存在着三大问题:首先,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缺少政府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烩面行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其次,河南烩面虽然在河南发展较好,但开在外地的烩面馆由于人员缺少培训,在味道上差了很多,在外地的发展情况并不好;第三,河南没有形成自己的烩面文化,缺少自己的品牌和龙头企业。制定烩面标准虽然意义不大,却是一个好的开端,不过还是应将重心放在整个产业的发展上。”
“河南烩面想要走出去需要发展烩面文化,树立起自己的烩面品牌。”肖主任认为,“在走出去的同时还应注重从业人员的培训。由于缺少对人员的培训,导致开在外地的烩面馆的味道与河南本地的差了很多,生意并不好。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制定烩面标准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如果能出台一些含金量较高的扶持政策,那么河南烩面将能够跳出碗、走出店,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