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网评 > 正文
企业不能过于倚重直播带货
时间:2022-09-20 09:23:50    来源: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据报道,重庆某商家以每月10万元佣金请当地直播传媒公司做直播带货,3个月主播仅完成690元销售额,商家气愤之下将直播公司诉至法院。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该起涉直播带货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最终判决该传媒公司退还商家预付的月度服务费10万元,并支付约定的违约金。

  眼下,直播带货方兴未艾。作为一种商业销售新模式,直播带货以其无可替代的优势,迅速成为众多商家眼中快速赚取经济利益的“香饽饽”。尤其是随着一批“网红”和明星在直播带货中赚得钵满盆盈,商家更是将直播带货视为实现一夜暴富的财富密码。

  然而,直播带货从来就不是人人皆可唾手可得的“聚宝盆”和“摇钱树”。即便有“网红”和明星站台,也可能导致“翻车”。譬如,某家企业曾邀请“网红”和某位明星开展带货直播,结果,花费了几百万元的劳务报酬,最终产品销售额还不到1万元。

  因此,虽然重庆涉事商家最终打赢了官司,及时止损,但其中的教训需要吸取。这就是,企业和商家不能过于倚重直播带货。自家产品是否适合直播带货,企业和商家要有清晰的定位和认识。因为有些产品的功能和属性需要消费者以现场体验为核心,并不合适在直播间里吆喝叫卖。更重要的是,直播带货绝非一种商业销售神器,产品“质量为王”才是企业和商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和商家倘若不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是一门心思将精力用在直播带货上,乃至搞噱头、玩套路,那么,即便可能一时得利,也终究不会长久。

  蓬勃发展的网络时代,为企业紧抓商业卖点和市场机遇提供了无限可能。但与此同时,如果没有战略定力和理性认知,也很容易迷失在自己制造出来的虚幻与假象之中。随着公众理性消费意识不断提升,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收紧,如今,直播带货的流量收割模式已经呈现缩窄化。如是,在流量红利减弱的背景下,企业和商家要想做大做强,站稳市场脚跟,唯有专注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这才是企业和商家需要恒久抱持的不二理念。

编辑:李艺凡
关键字: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0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0903190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王天 白杰